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4集力行分享 |
贾文华学长 |
|
尊敬的诸位老师、学长: 大家好!本周力行内容如下:
4月16日,我在中午吃饭时,看到从母亲嘴里迸出的饭渣掉到了菜碗里,内感不适。后自己反思,为什么在心里会对母亲如此地不敬呢?《弟子规》中的“事虽小,勿擅为;苟擅为,子道亏”,这件事虽然母亲不知道,但是我的起心动念处已经在对母亲不恭敬,这就是我在亏孝呀; “德有伤,贻亲羞”,如果母亲知道我心里的这个想法的话,是会让母亲蒙羞的,没有听从圣贤教诲,却会让母亲觉得是她没有教育好我,是她自己的过错,所以自己的错会连累父母,所以今天自己的这个意恶,要努力来修正。从那天开始,我一是在吃饭时尽量保持不语,以减少每个人喷饭渣的情况;二是饭后专捡饭桌前母亲掉下的饭渣吃,以此来训练自己的承受力;三是想着母亲的难处,母亲的牙齿接近全部脱落,吃饭时太不方便,上边的牙齿还有四颗,且现在三颗已松动,只有一颗还较固定,所以吃饭都是先用手把饭撕开放进嘴里,这样来吃饭已经非常不容易,这种对母亲的嫌恶心也就渐渐变淡了。
4月17日 (1)不遵守经典而受到的惩罚。因工作关系,今天去一小区,内急,遂到物业办公楼二楼女卫生间解决,将进女卫生间的时候,也听到楼头处一位女士的声音,以为是她在跟其他人打招呼,所以也没做回应。后来返回至楼寓门的时候,却发现楼门锁上了。重回楼内转了一圈,空无一人,发现物业办公室门外面有一个电话,按电话打过去,是一位女士,我告诉她被锁在楼内了,她说先让我等一会儿。大约半个小时这位女士回来了,我连忙道歉,她显得有些生气,因为外出事情还未办理完,还有一条就是没有跟她打个招呼。在等待的时间里,我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,“将上堂,声必扬;将进门,问孰存”,我犯了这一条,所以被锁在楼内是理应受到的惩罚,但是却因自己的过错而给别人带来了不便,连累了别人事情没办完就往回跑来给我开门。以上是我不遵守经典而受到应有的惩罚,自己这次给诸位学长做了个反面教材,希望诸位学长能以此为鉴,不要再犯我这样的错误。 出来之后,我买了些水果,给这位女士送到了办公室,她不在。她的同事收下,待给她再打电话的时候,她问耽误了我的事情没有,还说到以后再到这个地方来的话,到她那儿去玩,我答应了。老师上次点评时说到知行合一,可这次问题还是出在这方面,看来自己的力行功课还差得远呢。感恩这位女士,用这种教育方式来告诉我,一定要知行合一呀!感恩老师的指点。 (2)我的双方父母都是非常有爱心的人。母亲的手巧,手工做的小孩鞋子,既美观又好穿,但凡亲朋好友家中有小孩,母亲就至少会为他们做一双鞋。父亲的爱好广泛,前些年忙雕刻,在葫芦上雕画,现在又迷上了篆刻,在石头上刻起了印章,他刻的这些作品,只要有人来家中看中,他就会乐呵呵地送人。在父母的这些作品完成之后,我就会为这些作品拍照留存,有些呢,就上传到空间。结果许多同事、朋友非常看好父母的作品。有个朋友问我,母亲做的鞋子买不买,我当时的回答是不买。后来跟母亲说起了这件事,母亲说,只要人家不嫌弃,我就给人家做,花费时间又不多。对于母亲的大度而言,我自愧不如。现在我已经着手跟母亲学习她老人家的这个手艺,母亲非常乐意教授,别看母亲没做过老师,可非常会教,她从开始如何做袼背起,出鞋样、压表、镶边、绣花、做鞋底、上鞋,挨个步骤认真进行教授,现在正在学习过程中。 公公、婆婆不顾自己70多岁的年龄,为婆家妹妹看大了孩子,妹妹得以按时上下班,家庭经济情况逐渐好转。公婆住在乡下,妹妹在城里,距离有30多里地,为看孩子,公婆每周都有一次往返于城乡之间,而大部分都是,公公先用电动车把婆婆送到环城公交,婆婆坐车倒一路车到妹妹家中。末学非常惭愧,前些年对公婆的所作所为,不理解,所以也就没有多做支持,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,我逐渐理解了老人的用心,也非常佩服老人的做法。现在老人来妹妹家接外甥女放学,晚上吃过饭后,只要时间允许,我就会到妹妹家去陪陪老人,听听老人一天的见闻,与妹妹一块聊聊我学习传统文化的感受,顺便给外甥女捎上传统文化动画片,让她有时间就看这些动画片。 父母、公婆做的这样的事情非常多,这只是其中的几件小事,非常感恩能有这样的父母、公婆,他们为人父母的无私精神是我要永远学习的。
4月18日,与哥哥在厨房里对话,我的一句无心的话,父亲却记在了心里,给我买来了磨刀石。一是感恩父亲的用心,时时刻刻会把女儿挂在心上,相比之下,我这个当女儿的可就没有这样把父母公婆时刻挂在心上了,惭愧呀!现在我还是孩子的母亲,我也没有把孩子时刻挂在心上,愧对父母公婆。我的多言让父亲有了这个行动,经典中告诫“话说多,不如少,”又一次犯了相同的错误,慢慢改吧; “出必告,返必面”,周六回婆婆那儿,应提前告知婆婆回家的准确时间,“朝起早,夜眠迟”才会“事勿忙,忙多错”,害得婆婆打电话给我,想想自己的这个毛病不是出现一次了,皆是因为做事没有提前量,只看到一步之内的事,没有做计划的习惯,每天计划要做的事,在头一天晚上就打算好,第二天早上再重新过一下,这样一来,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了。 一个亲戚因三番五次打电话问一个相同的问题,我不耐烦,亲戚也听得出来,并且说出了她的心里话,我当时内心不太平静,想了想,亲戚说得对,对她的用心没有去年的时候那样多些,而且她托我的事,我都是没有问当事人而是问了别的人后的回答,所以她对尽管已成事实的这件事,还是不相信。这次我问了当事人后得出了一个确切的回答,并且告诉了这位亲戚,而这位亲戚也给予了理解。
4月19日,认真查找了李毓秀与贾存仁的历史资料,得知《弟子规》来之不易,先是李老夫子完成,后由贾存仁修订,历经数百年,对于这本教为人之根本的经典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去,顿生惭愧之心,早晚诵读,用《弟子规》来与生活中的人与事相处,虽然现在我的毛病还很多,但是我会坚持一件件的在做中改。 “食适可,勿过则” 自己却喝茶过量,想想还表现在对喜欢吃的食品就爱多吃,对不喜欢的就少吃,自己的贪念、分别心太重,以后要管住自己的嘴; “冠必正,纽必结,袜与履,俱紧切”自己却没有做到充分准备好就出门,结果忘带钥匙,也好,感谢这次忘记带钥匙,要是没有这次开不了门的窘境,我还不知道要忘记多少次呢,现在呢,出门之前,我就先问自己准备好了吗?检查一番再做出门。 4月20日,今天与母亲一块外出拔野菜,在回来的路上,没掌握好车速,让母亲晕了车,母亲沉默不语的时候,我才看到她难受的样子,当时就把车速减了下来,一直到家,尽量匀速,感谢母亲又在用自己所受的痛苦来给我提这个醒,谨言慎行。 4月21日,今天去看望生了孩子的同事,最初见到同事的父亲时,老人刚从外面回来,是去接同事的另一个孩子放学,这位老人的眼部、鼻子处不是那么干净,当时心里感觉不太舒服,但又一想,老人60多岁还替同事接送孩子,外面的天气又有些冷,见风流泪淌鼻涕,老人的身体可能会不舒服,这样一想时,心里那种不舒适的感觉就没有了;后来看到同事的爸爸弯着腰接电话有一段时间,走过去给老人拿了个板凳,老人坐下了,坐在那里舒服地打了好长时间的电话。 想想今周,是行坏事多过行好事。而且想想大多是在出了问题以后,再用《弟子规》来对照着来做改正,是在做放马后炮的事。 “过能改,归于无”这句经典的教诲虽然在知错改错之后,会给予我动力,但是看看自己的问题的原因,还是在心上,没有做到心上改,仅是在事上或理上能做到改正,所以会重犯,再犯,究其根本,是志不坚。这个志为什么会从内心发不出来?还请诸位老师及学长明示。 以上力行不周之处,敬请诸位老师、学长不吝赐教,末学将不胜感激。 顺祝诸位老师及学长心想事成!
末学贾文华敬呈 2015年4月24日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